看懂財務報表,難以一蹴而就,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和掌握。
對于一般的企業(yè),我們常說的財務報表往往指的是“四表一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和報表附注,如果標的公司經過審計,那么最好連同審計報告一起綜合分析。
1、首先,必須有初步的會計基礎知識
報表上記錄的內容,基本都是會計上的專業(yè)名詞,在分析報表之前,起碼要清楚報表項目的含義和所包含的內容。
比如貨幣資金,沒有會計基礎的人或許會認為這是現金,其實不然,它包括了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
賬戶名稱所代表的含義自然也是需要弄懂。
達到這一步并不困難,買幾本會計基礎的教材,認真學習,基本就能完成。
2、掌握報表分析的方法和對應的指標
根據報表數據反映的內容不同,有著不同的分析指標。
(1)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營運資本、現金流量比;
長期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權益乘數、產權比率;
(2)營運能力
應收賬款周轉率(周轉天數、周轉次數)、存貨周轉率(周轉天數、周轉次數)、流動資產周轉率(周轉天數、周轉次數)、總資產周轉率(周轉天數、周轉次數)
(3)盈利能力
毛利率、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
3、掌握相關指標和數據之間的關系
財務上經常用到的是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以及改進的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4、了解數據的意義和背后的內容
通過數據的展示財務報表綜合分析,需要了解這些數據反映的內容是什么,比如根據該公司連續(xù)3年的應收賬款和主營收入的變化財務報表綜合分析,來分析其增長趨勢,以及該資產的質量。
另外,很多的財務數據存在一定的關聯,如果存在某些指標異常,或許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則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該公司的財務報表經過審計,那么也可以借助審計報告作為參考分析報表的可靠程度。
舉個栗子:
通常,看一家公司的盈利狀況,凈利潤和利潤總額都不是很好的參照對象,因為營業(yè)外收支項目是最容易被調整,相比之下營業(yè)利潤則更能反映企業(yè)的盈利狀況,同時,還可以結合公司的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步分析。
更多財稅咨詢、上市輔導、財務培訓請關注理臣咨詢官網 素材來源: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由理臣咨詢整理發(fā)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處理。